悦乐 的历史典故 1. 钟鼓之乐 (zhōng gǔ zhī lè) 释义: 指钟鼓演奏的音乐,泛指各种音乐带来的快乐。 “悦”有喜悦、快乐之意,与音乐带来的快乐相关联。 来源: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虽然此句并非直接使用“悦乐”二字,但“乐之”表达了用音乐使人快乐的含义,与“悦乐”的字面意义相通。 2. 悦近来远 释义: 使近处的人喜悦,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比喻以德施政,自然会得到拥戴。 “悦”有使…喜悦之意,与使人快乐相关。 来源: 《礼记·大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贤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虽未直接提及“悦乐”,但强调以德服人,使人民喜悦,与“悦乐”的引申含义相关。 3.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释义: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悦”与欢欣之意相近,都表达了快乐的情感。 来源: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是时百姓欢欣鼓舞,扶老携幼,载道而迎。” 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悦乐”二字,但“欢欣”表达了喜悦之情,与“悦乐”的字面意义相通。 4.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释义: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也指乐而忘本。 “乐”即快乐,与“悦乐”的字面意义直接相关。 来源: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文王曰:‘刘禅之无心至于此。’乃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5. 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释义: 形容安适愉快,悠然自得。 “乐”即快乐,与“悦乐”的字面意义直接相关。 来源: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