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 - Sòng Wǎn

    拼音Sòng Wǎn

    意義温柔

    解釋宋婉寓意温柔如水,象征女性的优雅。

    漢語筆畫

    🌟名字song wan(宋婉)是什麼意思?

    好的,我已明晰文本的具体要求,请提供需要解析的姓名。

    🌟名字 song wan(宋婉) 的評級如何?📊

    好的,我明白了。请告诉我你需要评分的名字,我会按照你提供的规则进行评分,并解释每个类别的得分原因。

    📜song wan(宋婉) 這個名字的歷史根源是什麼?🏯

    • :形容女子柔顺、美好。
      • 历史典故:《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 历史人物:班昭,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惠班,一名姬,号曹大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为《女诫》七篇,集妇女教育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事件: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耻,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 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历史人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人物: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历史人物:宋徽宗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 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历史人物:宋钦宗赵桓,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

    历史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 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 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秦桧回到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八年(1138 年),秦桧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秦桧病逝,时年 66 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 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 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历史人物: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 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 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 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 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 5 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 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 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崖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 年 1 月 9 日),于大都就义。终年 47 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历史人物:陆秀夫,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历史人物:张世杰,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历史人物: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 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 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 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 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 5 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 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 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崖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 年 1 月 9 日),于大都就义。终年 47 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历史人物: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宋度宗赵禥庶长子,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历史人物:赵昺,南宋第九位皇帝,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南宋灭亡后,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

    历史人物:赵禥,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景定元年(1260 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 年)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咸淳十年(1274 年)驾崩,终年 35 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

    历史人物: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原名赵与莒,嘉定十五年(1222 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 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是为宋理宗。

    历史人物: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宋太宗赵光义之兄,早年间被封为贵州防御使。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征讨北汉,在高粱河之战中,宋太宗失踪。当时有人谋划立德昭为帝,宋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班师回朝后,赵德昭因为没有被加赏而向宋太宗质问,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晚。”赵德昭惶恐而退。后来,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为此入宫劝谏,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晚。”赵德昭退下后,自刎而死。宋太宗听说后,后悔不已,为赵德昭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后改封越王。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又追赠太傅。

    历史人物:赵光义,即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但同时,他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更是在高粱河之战中受伤,乘驴车仓惶撤离,导致北宋的战略态势由攻转守。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宋太宗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历史人物:赵佶,即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 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靖康元年(1126 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 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 年),宋徽宗死于五国城,时年 54 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 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宋徽宗遗骸被送回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 年)四月,宋徽宗的棺椁被迎回绍兴,暂时安放在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同年八月,宋高宗赵构将宋徽宗追尊为“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历史人物:赵桓,即宋钦宗,宋徽宗赵佶长子,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谌,靖康二年(1127 年)三月,与宋徽宗等人被金兵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 年)五月,宋徽宗驾崩后,同年七月,宋钦宗赵桓也驾崩于燕京,时年 57 岁,被葬于永献陵。

    历史人物: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二年(1127 年)五月初一,其父宋徽宗,长兄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他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五月,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 年)十月,赵构崩逝,享年八十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安葬于绍兴府会稽县永思陵。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历史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 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 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秦桧回到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八年(1138 年),秦桧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秦桧病逝,时年 66 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 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 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历史人物: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围困开封时,他力主割地求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