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奶牛」相關的歷史典故
由於「奶牛」一詞本身較為現代,直接與古代歷史人物或事件相關的典故較少。然而,我們可以從其代表的意象(例如:奉獻、產出、辛勤)來尋找相關的歷史典故。以下列出一些可能相關的典故:
舐犢情深
- 解釋: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之情。
- 出處: 《後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 拼音: shì dú qíng shēn
- 關聯: 奶牛作為母親,自然包含舐犢情深的意象。雖然不是直接指奶牛,但可以引申出母愛的偉大。
吳牛喘月
- 解釋: 吳地的牛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害怕酷熱而喘氣。比喻因疑心而產生恐懼。也比喻見到與自己經歷不符的事物而感到奇怪。
-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豫章盛弘至,曰:‘卿江西有何異?’答曰:‘正惟有風,風從四面來。’奮曰:‘卿風乃爾,何如我厲。’弘笑曰:‘風從四面來,還是一風。’奮不能答。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君瞋甚,正可謂吳牛喘月。’”
-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 關聯: 雖然典故本身並非讚揚,但「牛」作為意象,也出現在歷史典故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解釋: 驥,良馬。櫪,馬槽。老了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邊,但胸懷遠大的志向。比喻年老的人仍有雄心壯志。
- 出處: 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拼音: lǎo jì fú lì, zhì zài qiān lǐ
- 關聯: 雖然是形容馬,但牛和馬都屬於家畜,都代表著辛勤勞作和奉獻的精神。可以引申出即使是平凡的「奶牛」,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汗牛充棟
- 解釋: 用牛拉車運書,牛累得出汗;用棟樑來裝書,要裝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非常多。
- 出處: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 拼音: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關聯: 雖然不是直接形容奶牛,但「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表了運輸和勞動。
結草銜環
- 解釋: 比喻受人恩惠,必定報答。
-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及《後漢書·楊震傳》。
- 拼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 關聯: 雖然與牛沒有直接關係,但奶牛的奉獻精神,可以引申出「受人恩惠,必定報答」的意涵。人類從奶牛身上獲取乳汁,也應當善待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