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明白了。请告诉我你需要评分的名字,我会按照你提供的规则进行评分,并解释每个类别的得分原因。
- 中文名字產生器
- 轻柔
轻柔 - qīng róu
拼音:qīng róu
姓:
名:
意義:柔和之意
解釋:意指温柔如风,带来宁静和舒适之感。
漢語筆畫
🌟名字qing rou(轻柔)是什麼意思?✨
🌟名字 qing rou(轻柔) 的評級如何?📊
📜qing rou(轻柔) 這個名字的歷史根源是什麼?🏯
- 輕柔:輕盈柔和。
- 相關成語:
- 輕手輕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 輕浮嬌媚:形容態度輕佻,愛撒嬌。
- 輕描淡寫:原指描寫時用淺淡的色筆輕輕地描寫。現多指說話寫文章把重要問題輕輕帶過。
- 輕車熟路:赶着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 相關人物:
- 趙飛燕:趙飛燕(?-前 1 年),孝成趙皇後,生於平民之家,家境貧寒,後選入宮為家人子(宮女),出宮嫁人,不久辭去夫家回到宮中,傳說其能歌善舞,身輕如燕,可作掌上舞,於是世人稱其為“趙飛燕”。
- 趙合德:趙合德(?-前 7 年),其姐趙飛燕得寵於漢成帝劉驁之後,被推薦給漢成帝,受封昭儀,深得漢成帝寵愛。
- 班婕妤:班婕妤(公元前 48 年—公元 2 年),名嬿,史書上記載她善於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
- 趙高(?-前 207 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國邯鄲人。秦始皇去世後,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篡改始皇遺詔,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稅重賦,大興徭役,致使民不聊生。
- 趙括(?-前 260 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 相關成語:
- 相關事件:
-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漢元帝建昭元年,王昭君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竟寧元年正月,時為匈奴單于的呼韓邪來朝請求娶漢女為妻,昭君自請出塞,漢元帝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六十多年。
- 相關人物:
- 趙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涿郡人,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屢立戰功,深得郭威信任和器重。後周建立后,參加了平定李守貞叛亂的戰爭,屢建戰功。建隆元年(960 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部下擁戴為皇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在位期間,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他重視農桑,提倡節儉,改革官制,削奪藩鎮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 趙佶(1082 年 11 月 2 日-1135 年 6 月 4 日):即宋徽宗,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他尊奉道教,大建宮觀,並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導致北宋滅亡。靖康之難期間,宋徽宗與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去,史稱靖康之恥。趙佶於靖康二年(1127 年)被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金天會十三年(1135 年),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逝世,享年 54 歲。
- 趙光義(939 年 11 月 20 日-997 年 5 月 8 日):即宋太宗,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在位期間,繼續加強中央集權,並使用政治壓迫和經濟賞賜的手段,使得新舊官僚集團逐漸合流。他重視農桑,興修水利,改革賦稅制度,大大促進了宋朝的經濟發展。此外,趙光義還親征北漢,消滅了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 年),趙光義消滅了遼朝扶植的北漢政權,趁勢進攻遼朝,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卻在高梁河之戰中慘敗。雍熙三年(986 年),趙光義又分兵三路伐遼,但在岐溝關之戰中大敗,宋朝自此對遼朝轉取守勢。趙光義在位期間,使宋朝的版圖擴展到了黃河以北的燕雲十六州地區。
- 趙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涿郡人,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屢立戰功,深得郭威信任和器重。後周建立后,參加了平定李守貞叛亂的戰爭,屢建戰功。建隆元年(960 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部下擁戴為皇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在位期間,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他重視農桑,提倡節儉,改革官制,削奪藩鎮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 趙佶(1082 年 11 月 2 日-1135 年 6 月 4 日):即宋徽宗,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他尊奉道教,大建宮觀,並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導致北宋滅亡。靖康之難期間,宋徽宗與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去,史稱靖康之恥。趙佶於靖康二年(1127 年)被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金天會十三年(1135 年),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逝世,享年 54 歲。
- 趙光義(939 年 11 月 20 日-997 年 5 月 8 日):即宋太宗,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在位期間,繼續加強中央集權,並使用政治壓迫和經濟賞賜的手段,使得新舊官僚集團逐漸合流。他重視農桑,興修水利,改革賦稅制度,大大促進了宋朝的經濟發展。此外,趙光義還親征北漢,消滅了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 年),趙光義消滅了遼朝扶植的北漢政權,趁勢進攻遼朝,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卻在高梁河之戰中慘敗。雍熙三年(986 年),趙光義又分兵三路伐遼,但在岐溝關之戰中大敗,宋朝自此對遼朝轉取守勢。趙光義在位期間,使宋朝的版圖擴展到了黃河以北的燕雲十六州地區。
- 相關事件:
- 趙高指鹿為馬:趙高(?-前 207 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國邯鄲人。秦始皇去世後,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篡改始皇遺詔,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稅重賦,大興徭役,致使民不聊生。趙高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辦法試探一下。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際,命人牽來一隻鹿獻給秦二世,並故意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笑著說:“丞相你錯了,怎麼把鹿說成是馬呢?”趙高反問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左右大臣。”一些大臣害怕趙高的權勢,不敢作聲;有些大臣為了迎合趙高,就說是一匹馬;也有一些大臣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是鹿不是馬。秦二世見此情形,以為自己的腦子出了問題,於是不再理會趙高。趙高則暗中記下了那些說是鹿的大臣的名字,以後找機會報復。這就是“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